“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结题汇报展

来源: vaii.cafa.edu.cn 时间: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结题汇报展

主办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合作机构: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博艺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3日 —2018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槐谷林艺术花园(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大红大紫东侧)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结题汇报展于2018年12月13日下午在通州区宋庄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通州区宣传部长查显友、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课题负责人王川、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卢克·梵·高(Luc Van Gool)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通州区政协主席赵玉影、宋庄镇党委书记柳德利、北京市人大代表柳淳风、孟凡、许昕、北京市文物局信息中心主任祁庆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建筑学院院长朱锫、高精尖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志刚、版画系副主任杨宏伟、人文学院教授宋晓霞、课题特聘专家马库斯·魏斯(Marcus Weiss)、大卫·罗斯曼(David Rossmann)、课题研究员赵令杰等出席此次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查显友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课题负责人王川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梵·高(Luc Van Gool)致辞

作为“高精尖中心”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重点聚焦于中国城乡变迁中文化景观与公共记忆的记录和保护,并对由此生成的城乡视觉资产在云端存储、快速分享与多媒体呈现等方面展开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梵·高 (Luc Van Gool)先生颁发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聘书
开幕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与政协通州区第六届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赵玉影(右)、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查显友(左)共同启动开幕式

“通州视觉记忆”课题提供历史记忆的新范本

自2016年11月30日立项以来,“高精尖中心”课题团队在为期2年的工作过程中,分别在北京市铝材厂厂区、通州南大街回民聚居区及清真寺、于家务乡仇庄村、西集镇儒林村、潞城镇兴各庄村和张家湾镇皇木厂村等6个各具特色的城乡区域开展调研、采集和拍摄工作,课题团队最终完成了超过20000张图像档案、300分钟视频、4500GB球幕数据文件及课题研究报告。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结题汇报展展览影像
展览现场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城市历史的铭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更好地了解通州的各方面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保留历史生活的记忆,这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通州视觉记忆这个项目提供了新的范本。”

“这些资料和数据无疑是丰富而珍贵的。”课题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王川教授表示:“课题团队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研究以及海量的数据,关注着并一直记录着通州正在经历从北京东郊地区蜕变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时刻。‘通州视觉记忆’里的人与生活我们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身处同一个‘再建’与‘重生’的循环之中。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就是我们。”


展览现场

据了解,“通州视觉记忆”课题共采用两条并行的拍摄路线,一是拓展人类视觉经验的“全因素采集”(全因素采集=球幕采集+档案摄影),二是保留了人的体温与互动对话的传统摄影。从技术手段而言,“通州视觉记忆”既有经全景球幕数据采集设备合成的球幕图像,可以支持 VR 虚拟交互漫游演示;同时又保留了摄影媒介的独特语言。

也正是通过对通州地区城乡风貌与人文景观进行全面、高效的图像采集,快速获取各类图像并建立基于网络云端存储的多维度视觉档案。“高精尖中心”首席专家卢克·梵高表示:“在关注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那些不断变化的城乡风貌和公共记忆同样值得重视,对它们的记录也变得尤为紧迫。‘通州视觉记忆’课题无疑提供了一个范本,为城市发展沿革提供真切详实的视觉记录,从而填补城市发展中人文关怀领域的空白。”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结题汇报展展览影像

展览现场
课题研究员赵令杰为嘉宾现场演示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简称“VAM”平台)
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课题特聘专家马库斯·魏斯(Marcus Weiss)(左)和大卫·罗斯曼(David Rossmann)(右)在展览现场

与此同时,在为期2年的科研过程中,课题特聘专家马库斯·魏斯、大卫·罗斯曼以及课题研究员赵令杰给予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与技术支持。

建立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多维度面向未来

当代视觉媒体的发展,使得影像成为组织城镇空间最重要的文化手段。城镇的视觉形象,不仅仅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的城镇空间,而且经过想象对一座城镇的纪念碑性质进行了重组。作为产生象征的系统,文化不仅促进城镇发展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城镇的视觉也会“助推”城镇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集体认同。

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高精尖中心”科研人员通过校企地之间的多方合作,不仅启动针对通州地区城乡景观与人文风貌的全面记录工作,而且采用全因素采集技术和云端集群服务器等一系列图像科技成果,旨在建立一个文化艺术、数字科技与云端运营模式深度融合的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Visual Asset Management,,简称“VAM”)。

依托云端集群服务器强大的计算能力,该平台未来将为政府、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浏览、传输、分享和协同办公等多种服务。

也就是说,该课题所倡导的“全因素采集”概念强调在前沿图像科技的高效、精确、海量与传统档案摄影的艺术特质、人文情怀之间建立有机关联,从而完成多维度记录和“混合视觉”呈现。这种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平衡,也决定了本次展览独特的展示结构。


展览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在展场中,观者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全景球幕图像、动态影像、3D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成果,也能够在静态摄影和生动文字的环绕下全方位感受这些中国城镇化背景中的鲜活样本与个体。展览在新技术的“科技感”与传统摄影的“温度感”之间实现了二者的平衡,因此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据了解,截止至2018年11月,该课题研究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立项之初所设定的各项目标。

开幕式嘉宾合影

目前,课题组已应通州区政府邀请将迅速启动二期工作,与副中心“美丽乡村”战略深度融合,继续助力首都北京文化建设。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6日。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王川
2000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规划处处长。长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态研究,关注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趋势,强调将摄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展开探索。

高精尖中心首席专家:梵·高(Luc Van Gool)
比利时鲁汶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现为鲁汶大学工业、通讯、服务视觉研究所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其项目合作伙伴包括了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故宫博物院等。
 
课题特聘专家:马库斯·魏斯(Marcus Weiss)
德国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及转化领域的开拓者。自1994年始,马库斯在高动态图象自动捕捉、球幕影像、通过影像进行的3D建模工程以及数据库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尖端产品。
 
课题特聘专家:大卫·罗斯曼(David Rossmann)
拥有20年3D可视化工作经验,曾参与400多个建筑比赛的评委工作。设计和发明了FELIX渲染,任FELIX Render的首席设计师,并同时担任Stack Studios公司首席执行官、Eva Jiricna Architects Limited公司的视觉总监。
 
课题研究员:赵令杰
广州正度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参加多个国家级重点数字化文保项目,其中包括中国文化元素光源影像数据采集平台及应用、中国文化视觉资产管理应用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视觉影像云渲染平台项目。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结题汇报展团队

课题助理:黄姜蔹
数据采集及应用平台制作:北京双百爱玲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拍摄团队:王翰林、范功庆、刘佳、任劭坤、孙洋、郑思琪
交互系统及数据可视化设计:柳迪、舒善艺
平面视觉及展场空间设计:谢雪泉、綦亚明
前言撰写:宋晓霞
文案统筹:胡经纬
文字翻译:许晓亮
开幕活动统筹:任劭坤
活动记录:翟玥、保乐兰、郑思琪

 


主编/董慧萍
编辑/Miaom
文图/CAFA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