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教授《山海经》系列创作打造的“虎年生瑞:2022新春艺术特展”荣获第十三届虎啸奖

来源: vaii.cafa.edu.cn 时间:


                                                               “虎年生瑞”2022新春艺术特展宣传海报

以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度自主科研重点项目《维度3.5:介于3维与4维之间的图像创作研究》( 项目编号:20KYZD019 )中期成果《山海经》系列原创形象为核心IP,我校王川教授与深圳市容点文化责任有限公司联袂推出的“虎年生瑞:2022新春艺术特展”荣获第十三届(2021-2022)虎啸奖场景营销类铜奖。

作为品牌营销数字化领域具有权威性、前瞻性以及创新性的大型品牌赛事活动,本次虎啸奖共收到各类别案例作品数量首次突破4000件大关。最终经由600+专业评审团严谨、严格、严肃的评审,共有千余件入围终审,案例作品入围比例不超过案例总数的28%,金银铜等级奖入围比率更是严格控制在18%以内。在国家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此次展览的获奖证实了艺术家、商业机构、艺术IP运营机构共同探索中国文化传统,以及文化遗产活化跨界合作与崭新尝试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呈现




不同于明清时期的黑白线条画面,王川教授在《山海经》中所描绘的神兽形象充满了丰富的色彩感,灵动的造型传递出山海神兽们的气韵,既演绎了古人对远古时代的生灵和环境的遐想与记忆,又伸展出当今人类迈进太空之境和智能生物创新的无限可能。



由于《山海经》的奇珍异兽及神话人物多达400多种,作为此次展览的首次亮相,“选角”工作尤为重要。2022年恰好是寅虎之年,从春节角度出发,最终选择“驺吾”作为C位,以陆吾、狡、重明鸟、文鳐鱼这四种具有美好寓意的瑞兽进行组合,巧妙的线条与丰富色彩结合线下展览多维的呈现方式,赢取大众亲切感。


“驺吾”作为寅虎春节展览的主角,王川教授在“虎年生瑞”艺术特展主装置的呈现方式上几番探讨,反复测试后,终于用光栅立体画将驺吾神兽的英勇展现无遗,凸显高级感。另一面则设置了5D大屏,滚动播放动态版神兽视频之余还有体感互动游戏,动静结合形式给人更多新鲜体验。




“虎年生瑞”:2022新春艺术特展开幕现场


王川《山海经》系列创作中的驺吾、陆吾、狡、重明鸟、文鳐鱼形象


定制版《山海经》系列新年红包

艺术家简介

王 川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

个展
2021 《寻迹》双个展 ,K11 Q Art Club,上海
2020 《并行:历史与当下》,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
2014 《流年》,天主教辅仁大学艺术学院艺廊,台北
2013 《彩》,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11 《王川摄影展》,爱普生影艺坊,上海M50
2011《再聚焦:龙》,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9 《燕京八景》,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9 《像素北京》个展,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6 《后事实-王川、姚璐影像展》双个展 ,新北京画廊,北京


创作构思
山海·古今
——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部【山海经】
王  川

从2020年6月开始,我重新开始关注「山海经」。对这部曾是我本科毕业创作题材的奇书,我的感觉是就熟悉又陌生。近几年以此为题的作品展览越来越多,但是均未引起我再次创作的欲望,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降临,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动荡。这种可以瞬间改变所有人生活的巨大力量,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清平世界,因此「山海经」也就一直作为一本闲书长期被置于案头。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的隔绝,让我有了足够长的时间等来了再次走近它的机会。这觉得实非偶然。面对突然降临实实在在的真正灾难、动荡,这本旷世奇书,那些奇谈杂说突然间如醍醐灌顶般地再次发出了某种召唤。

这次吸引我的是书中所记之物是所含的征兆和预示。遥想禹铸九鼎,图像百物,遍述山越川泽,草木?兽。多记魑魅魍魉,精怪神,所记之物多含征兆,多有禁忌,无非是为了让他的百姓知神奸,辨善恶,有能力断判征兆,洞晓危安。那是在对自然万物逐步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敬畏,也是对人类行为的警示与规范,是上古先民生存智慧,是一种窥天鉴地的智慧先验。同时亦包含着至今不衰的超时空意义。同时,「山海经」中许多晦涩难懂的记述在钟毓龙先生的「上古神话演义」中变得生动鲜活,在我这里这本书与前者从来都是在一起的。


                                                  山海异兽入世新篇:「人鱼——食之不惑」永州,钴鉧潭遗迹

                                                       山海异兽入世新篇:「狪狪——怀珠」 迷雾,城乡之交

长期以来我在创作在题材上一直聚焦于“传统在当下”这个宏观主题。我们一直都在凝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每个人对传统养分的汲取、消化和再次运用则基于对它的理解不断加深。不同的作品则是基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视角以及对于不同语言所展开的种种尝试。对于语言问题,我觉得它不是个单纯的选择问题,而更多情况下是对分寸、火候和度的拿捏问题。

中国的传统需要被重新续写演绎,在当代视觉文化和各类媒体的巨大影响下其“全球化”的脚步不可逆转。也正有鉴于此,此番我给自己设定的任务是,就是拿出一个我自己想要的版本。我希望它更多地源于中国的传统,但也要关照当下。这种总体思路被落实于创作的所有细节上。无论是取法于画像石、青铜器的造型,壁画的色彩系统,还是现实中动物和人结构的引入,悉皆出于这个原则。


                                            山海异兽访古新编:【江帆文鳐图】原画: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山海异兽访古新编:【骄虫踏竹图】原画:宋 赵昌 「竹虫图」

「山海经」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就是“2020年度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在这个课题框架下,我展开了以“「维度 3.5」介于3维与4维之间的图像创作研究”为题的创作研究。对我而言,对创作和图像维度概念的探讨及时技术材料层面的,也是呈现应用层面的,更是观念层面的。我依旧以绘画(手绘+电脑绘画)与摄影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原创形象为核心,在不同维度内,方向上拓展出截然不同属性和形态的作品。目前这个创作计划包括核心图像(矢量图)、摄影光栅灯箱作品和不同类型的IP衍生。这个过程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艺术创作的“维度”,尤其是在我们熟悉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包括视觉的、意义的、技术的、材料的维度之外,在社会性转化中所蕴含的巨大空间。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与《山海经》相关的创作当中,这特别好。因为我坚信,或许每个中国人心中都藏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山海经 》。

我现在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的到来只是个开始。走近它们本就是内观自我和了解世界的过程。跟着它们访古问今,才是真正的奇妙之旅。于是,在两年之后就有了「山海异兽访古新编」和「山海异兽入世新篇」。这不,无论是对于一直仰望的中国古代绘画,还是容易忽略的自己拍的照片,有了它们,想法和视角皆为之改变。




主编/董慧萍
编辑/Miaom
文图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