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设计在中国」系列公开课旨在回答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议题;促进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中设计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跨学科融合;探索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研究合作,推动政策创新和产业创新,吸纳跨领域优秀人才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就业创业;同时特别强调把自己作为方法,把宏观社会与微观个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去化解公共的焦虑。2021年的公开课初步建立起多元讨论的对话界面,梳理了理论线索。去年更聚焦于实践,课程分为五大板块:跨学科的方法;跨文化的对象;跨地方的策略;多路径的实践;教与学的反思。2022「社会设计在中国」系列公开课由国内多所大学和机构共同策划并提供课程,以社会化的方式进行学科共建, 用科学性的社会研究、创新性的设计实践、艺术性的沟通语言、实务性的社会工作共同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形成有影响的跨领域学术共同体。
时间:2023.01.14
(已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频号直播)
“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可持续设计研究方向与LeNS(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联合策划,将邀请来自国内外多所院校,致力于可持续设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话题将围绕设计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可持续设计教学成果分享与交流等内容展开。公开课旨在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以及学术研讨,搭建国内外各高校间成果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同时启发听众对可持续设计的认知和对设计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信心。
时间:2023.04.06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必然发生在一个彼此连接、知识共享、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里,而“生态视角”在自然、科技、文化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语境中,也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伴随首届艺术与科技双年展 (BATB) —— 合成生态的开幕,我们邀请全球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共同围绕“生态”“气候”“行星”“宇宙” 等不同尺度与范畴的多重议题进行碰撞,在「未·未来」(Future Unknown) 国际教育论坛系统的驱动下开展公开课,共同探讨“生态视角”将如何推动新的知识、新的结构、新的生产,以及在多变的当下与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反应与行动。
时间:2023.04.07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设计驱动创新机遇」公开课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方向策划,旨在探讨设计如何协同科技与商业等驱动创新发展的机遇、模式与方法。为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本次公开课邀请来自经济学、管理学、设计学、工程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开展跨学科与跨文化的探讨,以环境共存、教育无处不在、数字平行世界、人工智能协同、大健康预防、步进的制造、文化空间重构与太空日常化等八个创新机遇点作为思维发散的开端,分享不同类型的创新路径、模式与策略,建构基于中国语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研究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产学研一体化模型与创新方法。
时间:2023.04.08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从制造业到科技业的属性迭代,汽车设计教育的内涵与面向,业已完成从交通工具到出行创新的升维。如何建构中国式的出行创新设计教育标准和探讨全球产业语境下出行创新设计教育在中国的标准,成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公开课协同国内外重要汽车产业设计总监,以中国出行创新设计教育十年来的实践活动为标本,展开跨越产、教、学、研的研讨,以此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时间:2023.04.09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中国式现代化与设计学科被纳入交叉学科目录正带来“设计研究”范式的新语境。2023年4月,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将以“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为平台,邀请国内外著名院校博导,就设计研究的系统性、批判性、实践性如何辩证整合进行研讨。公开课期望以系统架构的升维策略,自我反思的批判策略,知行合一的实践策略,呈现未来设计学教育共同体集体想象、智识劳动与工作现场的微观场景剖面。
时间:2023.04.1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工艺美术史论出发,已经逐步发展为融设计的历史与理论、批评与策展、管理与策划等多元互动的学科建制与规模。中国设计学研究的水平向纵深发展,全国可授予学位的设计学博士点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站在新时代培养高端设计学人才的历史起点上,从国际性的学术视野出发,总结中国设计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方法,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展望设计学的未来方向,为中国设计学的发展提供智识给养。
时间:2023.04.11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容器,以其丰富的隐喻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它是我们的身体、大脑、心灵,是生命的眼界。超级容器,超越偏见、差异与已知,旨在以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行动,打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东方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边界,探索巨变时代下实现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创新路径。
围绕“超级容器”这一主题,公开课邀请来自海内外艺术治疗及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新思想启迪者和社会创新人士,共同探索艺术、人文与科学的创新融合及其可能塑造的“下一种”应对生命生存和健康挑战的模式。公开课将借此机会整合国际经验与在地智慧,推动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立场与艺术精神的艺术治疗学科发展方案,并以此回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响应社会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公开课欢迎对艺术治疗领域感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学生、教育家、政策制定者、医疗和卫生服务工作者、社会企业家、创新创业者、参与本次活动。
时间:2023.04.12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一场打破旧有专业壁垒,创立新生关系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系统时代的决定性力量。
我国有巨大的数据资源,有几乎最优秀的信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有最丰富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在经济模式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随着GPT、GAN、Diffusion等各类大模型纷至沓来,人工智能对设计领域的系统性颠覆与创新也将同时到来。
本公开课致力于寻找人工智能在各式生活场景、生产场景、社交场景、知识场景、消费场景中触发的全新机会与危险,对这一议题的探寻将是未来一代设计师需要深度思考的主要议题。
时间:2023.04.13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设计策展的未来角色」,邀请全球设计博物馆策展人、设计收藏研究者、理论学者及策展教育者共同讨论设计策展的未来角色与责任。伴随着工业时代的诞生,“设计策展”为设计的解读与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与实验渠道。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建立在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基础之上的“设计策展”扩展了原有的应用场景与学科边界,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策展话语,也成为书写设计史的一种途径。公开课旨在回顾设计策展的历史路径,从而以多元视角来拓展当代设计策展的潜力,展望面向未来延展的多重可能。
主编/董慧萍
编辑/Miaom
文图来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